研究背景

现有问题

  • 现有研究过多侧重于建筑物所有权、地役权和采光权的法律描述
  • 局限于仅利用三维技术构建所有权空间模型
  • 缺乏对建筑物复杂所有权的空间结构及其附属权利(地役权和采光权)的深入研究

研究意义

  • 为建筑物所有权管理提供三维技术支持
  • 辅助解决建筑物所有权、地役权和采光权纠纷
  • 促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减少社会资源消耗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图1 技术路线

数据需求分析

依据建筑物所有权、地役权和采光权的法律概念,分析建模所需的数据需求信息

法律信息与物理实体建模

建筑物所有权中的物理实体包括地块、幢、层、户和室,地役权中物理实体涉及所有权空间中的共有空间,采光权的物理实体涉及所有权空间中的私有空间

三维数据模型构建

通过对IFC的扩展,将LADM中的权利人包、空间单元包、权限管理包和测量与空间表达包进行映射,实现LADM法律概念和BIM物理对象之间的无缝集成

模型验证

利用涉及法律纠纷和城市发展的现实案例研究和场景验证模型有效性

建模的数据需求

建筑物所有权

  • 语义信息:所有权边界布局和空间划分
  • 几何数据:所有权边界、建筑元素、所有权区域
  • 关系数据:不同所有权空间之间的空间关系
  • 属性数据:与所有权区域和所有权空间有关的描述性属性

地役权

地役权与建筑物所有权密切相关,规定了与进入和使用建筑物内特定区域相关的合法权利和限制。

地役权的主体包括供地役和需地役。供地役是提供利益的一方,需地役是获得地役权的一方。

采光权

建筑物几何数据是计算采光权的基础,包括建筑物的楼层、外墙形状、窗户位置和大小等。采光权可细分为相邻采光权和采光地役权。在相邻采光权中,日照时数和采光系数是计算过程中的2个重要的参数。

基于LADM-BIM的三维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设计

  • 语义层:通过多细节层次表达,将建筑物所有权对象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清晰划分,细分为地块、建筑物、层、户和室等多层次。
  • 所有权层:使用LADM的法律概念模型,包括权利人包、空间单元包、权限管理包和测量与空间表达包。
  • 几何层:通过BIM/IFC进行所有权空间范围表达。地块对应IfcSite,建筑物对应IfcBuilding,层对应IfcBuildingstorey。

模型实现方法

基于扩展IFC标准的方法,将LADM(法律概念)技术编码到BIM环境中。所提出的方法符合IFC标准中的扩展逻辑,基于IFC中属性集(Property sets)和自定义(User defined)的概念。

模型应用与实证分析

三维数据模型中建筑物所有权的可视化与分析

建筑物所有权中的专有空间附属面积和共有空间分摊面积的计算规则经常会发生纠纷。例如:

  • 室内阳台完全计入法律空间,室外阳台的一半计入法律空间,而凸窗则不计入
  • 电梯和楼梯等共有区域被算入公摊面积,全楼进行分摊
  • 对于连接住宅单元的走廊,计入公摊但限于该层
  • 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虽然是共有空间,但不计入公摊
建筑物所有权的三维可视化

图2 建筑物所有权的三维可视化

地役权对建筑物所有权空间利用的影响

在建筑物所有权空间利用中,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共有区域通行地役权纠纷经常涉及使用权限、方式和责任分担等复杂问题,同时牵涉到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和开发商。

垂直方向的纠纷涉及楼层间的通行、使用和管理,如楼梯、电梯等共用通道。水平方向的问题涉及同一楼层内私人区域的通行、使用和管理,如公共走廊、门厅、停车场。

地役权的实例化

图3 地役权的实例化

采光权对建筑物住宅单元的影响

相邻采光权纠纷可分为外部建筑遮挡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和建筑内部改造对采光系数的影响。采光地役权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受合同规定影响,涉及明确的合同内容。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II类建筑气候区,日照时数应满足两小时的要求。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以III类光气候区为例,住宅空间中房间的采光系数标准值被设定为2%。

采光权的三维表达

图4 采光权的三维表达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扩展IFC标准,将LADM中的权利人包、空间单元包、权限管理包和测量与空间表达包映射到BIM环境中,实现了法律概念和三维物理空间信息的整合。在实际案例研究和场景验证中,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主要研究成果

  • 基于LADM-BIM方案的三维数据模型能够提供准确的建筑物所有权及其附属权利(地役权和采光权)的RRR信息
  • 权利人可以直观地理解三维RRR的信息,并在三维环境中进行可视化呈现
  • 通过对三维数据模型进行导航、查询和分析,能够深入探索建筑物所有权及其附属权利视图
  • 使纠纷双方对法律空间的位置和权属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辅助解决相关的纠纷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 仅对有限案例进行了验证,未能覆盖更复杂的情景
  •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法规、所有权制度和实施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对于跨地区项目,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性
  • 未涵盖特殊用途建筑物,这类建筑物可能受到额外的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影响
  • 下一步的研究将重点考虑如何实现模型的自动化更新和维护,以及加强定量化分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