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休闲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三空间,是人们日常休闲、社交的场所,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由"形态导向"向"生活导向"的转变,以及居民休闲需求与意识的日益彰显,休闲空间的环境品质正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关键因素。

人-空间-活动交互模型

图1 "人-空间-活动"交互模型

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众源地理大数据的产生,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的实时、定量理解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基于地理大数据的人本尺度研究成为可能。街景图像作为客观物质环境的直观记录,能够全面反映建筑高低、绿化程度等物理特征,可揭示人类对环境的视觉感知结果,尤其适用于人本尺度下的空间环境测度。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南京(118°22′ E—119°14′ E,31°14′ N—32°37′ N)不仅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显著的经济发展优势,休闲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本研究选择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案例区,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城乡空间布局,将主城区和江北、仙林、东山3个副城区作为具体研究区。

研究区域与娱乐休闲区分布

图2 研究区域与娱乐休闲区分布

2.2 数据来源

2.2.1 基础地理数据

从高德地图平台上获取了娱乐休闲区的AOI和POI,其中POI通过OPTICS空间聚类算法和凹包法将其聚合成休闲区,最终得到了441个休闲区矢量数据。同时,获取了南京市中心城区的1,787条道路数据,以便于后续的街景影像采样点的确定。

2.2.2 网络评论文本

采集了441个娱乐休闲区的用户评论文本,其中,将疫情爆发前的最后一年——2019年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该数据避免了疫情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更能反映休闲空间在没有疫情影响下的自然状态。

2.2.3 街景图像

通过在获取的道路网数据基础上,按50m的采样间距沿着城市道路网生成街景采样点。依据采样点从百度地图服务平台上获取了1,787条道路上的26万多张街景图像,其中,垂直视角设置为20°,水平视角从0°开始按90°的间隔采集4张影像。

采样点4个视角的街景示意图

图3 采样点4个视角的街景示意图

2.2.4 手机信令数据

使用南京市某主流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南京市的休闲空间活力,获取的手机信令数据中涵盖了2019年4月1日—14日约3,000万用户,捕获了45,072个基站塔的通信日志,基站塔的定位精度约为50~500m。其中,选取了13日—14日这一周末时间段的数据进行休闲空间活力的量化。

表1 手机信令数据主要字段

编号 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说明
1 IMSI String 加密后的SIM卡号
2 MDN String 用户匿名编号
3 Time Datetime 时间戳
4 Cell-ID String 基站编号
5 Event Int 事件类型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本研究以休闲区为研究单元,依托空间场所理论,遵循人本导向,从休闲环境感知视角探究休闲空间活力的形成机制。由于休闲环境品质与休闲空间活力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本研究引入参数最优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环境品质因子对休闲空间活力的独立解释力及交互效应。

休闲环境品质对休闲空间活力的影响探究技术路线

图4 休闲环境品质对休闲空间活力的影响探究技术路线

3.2 休闲环境品质感知与测度方法

环境品质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结果,高品质的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鉴于环境品质与环境舒适性的内涵相似以及在影响休闲空间活力方面的同等作用原理,将Chen提出的基于街景图像和评论文本融合感知的休闲环境舒适性特征作为本研究衡量休闲环境品质的关键因子。

表2 休闲环境品质因子及量化方法

感知维度 因子 量化方法
评论文本 交通区位便利性 ① 利用BERT模型识别评论文本中短文本的环境品质维度;
② 使用Bert+BiLSTM模型获取情感的极性;
③ 结合情感程度副词词典及情感值调节规则实现对情感表达强度的精细量化,以表征相应维度的休闲环境品质水平
物理设施设备
卫生条件
特色风格
功能综合性
口碑
适幼性
消费价值
餐饮品质
服务
街景影像 绿视率 Greenness=Σvegetation_i/Σsum_i
天空可视率 Openness=Σsky_i/Σsum_i
围合度 Enclosure=(Σbuilding_i+Σpole_i+Σtrunk_i)/(Σsidewalk_i+Σfence_i+Σroad_i)
可步行性 Walkability=(Σsidewalk_i+Σfence_i)/Σroad_i

实验结果与分析

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将南京市的休闲空间活力量化结果分为了5个等级,分别为低活力(0.000018~0.048890)、较低活力(0.048891~0.136478)、一般活力(0.136479~0.269942)、较高活力(0.269943~0.478723)和高活力(0.478724~1.035976)。

南京市娱乐休闲区休闲空间活力等级空间分布

图5 南京市娱乐休闲区休闲空间活力等级空间分布

南京市休闲空间活力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单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特点,符合区域"核心-外围效应"的空间规律。Moran's I指数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南京市的休闲空间活力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

休闲空间活力的莫兰指数计算结果

图6 休闲空间活力的莫兰指数计算结果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结论1:空间分布模式

南京市休闲空间活力分布呈现"单核心-多中心"的空间分布模式,符合区域"核心-外围效应"的空间规律。受南京市"多中心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主城区活力高度集聚,以新街口商圈为核心,具有显著的空间优势;江北区形成上下两端与中心区域相互呼应的"三点"格局;仙林地区的高活力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学城周边的商业中心;东山高活力区位于连接主城的重要南北通道——双龙大道地带。

结论2:影响机制

南京市休闲环境品质因子对休闲空间活力的影响表现出全局经济主导、局部异质与核心区显著的规律。具体而言:① 从全局看,南京市的休闲空间活力由经济水平间接主导;② 从局部看,14个休闲环境品质因子对休闲空间活力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异质性;③ 在高水平休闲空间活力的市、区级核心区,各环境品质因子对休闲空间活力的影响均显著。

结论3:形成机制

整体来看,南京市休闲空间活力的形成机制与区域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与构成、经济收入水平等密切相关。主城区人口密集、空间环境拥堵,可步行性与天空可视率成为提升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经济收入相对均衡且休闲空间高度聚集的核心区域,室内环境品质的提升对休闲活力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休闲需求主要由大学生群体驱动、休闲空间资源相对匮乏的仙林地区,卫生条件与口碑对区域活力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5.2 讨论与展望

城市休闲空间活力的内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元问题,南京市不同城区的休闲空间品质、休闲空间活力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城市休闲空间规划需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的位置、人口环境特征、经济消费水平,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品质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

在当前休闲业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创造优质、舒适的休闲环境以满足休闲活动需求,是提升城市休闲空间活力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居民休闲需求及提升休闲空间活力提供了具体思路,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研究将引入动态特征,深入分析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休闲空间活力的动态变化,并扩展至多个城市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