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现状挑战

  • 传统访问控制依赖静态权限配置
  • 缺乏动态时空约束机制
  • 权限凭证易被非法共享

解决方案

  • 虚拟链接机制实现一次性访问
  • 基于IP地址的地理位置限制
  • 预设时间窗口的时效性验证

核心创新

虚拟链接

一次性访问凭证,防止权限滥用

时空约束

基于时间和地理位置的访问限制

图层控制

基于角色的精细化权限管理

系统架构流程

集成虚拟链接的多重约束访问控制流程


1

链接生成

  • • 管理员设定访问权限
  • • 生成UUID唯一标识符
  • • 绑定时空约束条件
  • • 构造虚拟访问链接
2

多重验证

  • • 链接有效性验证
  • • IP地址白名单校验
  • • 访问时段检查
  • • 角色权限加载
3

数据访问

  • • 图层权限匹配
  • • 数据传输执行
  • • 链接状态更新
  • • 安全审计记录

角色与数据层级关系

角色与数据层级关系图

管理员

拥有所有图层的完全访问权限,包括机密、受限和公开数据

普通用户

可访问公开和受限数据,无法访问机密级数据

访客

仅能访问公开级别的数据图层

技术实现细节

开发环境

  • • 前端:HTML/JavaScript/CSS
  • • 后端:Node.js
  • • 地图服务:GeoServer
  • • 数据库:PostgreSQL
  • • 性能测试:JMeter

安全机制

  • • UUID唯一标识符生成
  • • 密码学安全伪随机数
  • • 时间戳熵值增强
  • • 预编译查询语句
  • • 加密存储审计日志

数据分类

  • • 公开数据:行政区划、地级市
  • • 受限数据:湖泊水文信息
  • • 机密数据:铁路网线数据
  • • 图层级权限控制
  • • 动态权限匹配机制

实验结果分析

100%
防重放攻击
<3s
高并发响应时间
0%
权限横向扩散
3级
数据密级分类

时空约束访问控制效果

时空约束访问控制效果

基于角色的多重约束访问控制效果

基于角色的多重约束访问控制效果

系统响应时间对比

系统响应时间对比

与现有方案对比

与现有相关权限控制方案的对比结果

指标 GDF-ABAC模型 RBAC扩展模型 STRBAC模型 本文方案
时间约束
空间约束
数据密级约束
权限横向扩散
访问控制粒度 要素级 图层级 数据层级 图层级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一次性虚拟访问链接

通过UUID绑定权限信息,确保链接仅在首次访问时有效,有效防止凭证共享问题

多维度时空约束

结合IP地址地理限制和时间窗口验证,实现精确的访问控制

图层粒度权限控制

基于角色和数据密级的动态权限匹配,实现精细化的数据访问管理

安全审计机制

完整的访问日志记录和状态跟踪,确保操作行为的可追溯性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 一次性虚拟访问链接有效避免了传统凭证共享问题
  • 时空约束机制弥补了传统权限控制的不足
  • 图层级粒度控制实现了精确的权限管理

未来展望

  • 扩展至属性级别的精细化访问控制
  • 优化高并发场景下的系统性能
  • 进一步提升矢量数据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