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概览

研究目标

解决现有DEM综合方法中地貌特征保持不完整和部分地形要素过度综合的问题

核心方法

结合平面曲率和小波变换,重点突出局部地形几何特征,提升多尺度地形分析准确性

性能提升

与结构化综合方法相比,MAE和RMSE分别降低了13%34%

技术路线

平面曲率计算

计算DEM数据的平面曲率,生成平面曲率图,突出局部地形几何特征

小波分解函数选择

分析地形地貌特征,选择双正交小波函数"bior3.9",采用对数函数确定分解层数

小波分解

对平面曲率图进行小波分解,获得对应的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

特征点选取

基于低频系数选取特征点,引入方根模型制定选取规则

空间插值

以选取的特征点为基础进行克里金插值,生成新的低频系数

小波重构

将插值结果与高频系数结合,通过高程映射得到综合后的DEM图像

核心公式

平面曲率计算

K = -[fxxfy² - 2fxyfxfy + fyyfx²] / (fx² + fy²)3/2

其中K为平面曲率值,fx、fy为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化率

方根模型

Nb = Na × √(DR/DM)

将综合前后地物数量与比例尺分母的方根相关联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

山地DEM

东北某地区
高程:435-1985m
678×1322像素

丘陵DEM

山东某地
高程:31-524m
446×654像素

平原DEM

山东某地
高程:75-412m
516×817像素

插值方法对比结果

插值方法 高程值均值 (m) 高程值标准差 (m)
原始DEM数据 952.245 8 282.004 7
IDW插值 992.559 8 116.912 3
样条插值 950.986 1 282.918 4
克里金插值 ✓ 949.207 9 288.302 2
自然邻点插值 949.147 7 296.511 8

精度对比分析

评价指标 本文方法 结构化综合方法 改进幅度
MAE (m) 17.976 0 20.668 2 ↓ 13%
RMSE (m) 29.504 8 44.756 2 ↓ 34%

可视化结果

三种地貌DEM数据

PFNA模型架构

特征点选取示意图

PFNA模型架构

水文流域分析

PFNA模型架构

方法优势

特征保持

有效保留地貌骨架特征和地形细节

适用性强

适用于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精度提升

MAE和RMSE显著降低,综合精度更高

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数学模型自动确定参数,减少人工干预

研究结论

主要成果

  • 提出了基于曲率小波变换的DEM综合新方法
  • 通过平面曲率计算突出局部地形几何特征
  • 引入方根模型制定特征点选取规则
  • 验证了方法在多种地貌类型中的有效性

创新点

  • 将平面曲率与小波变换有机结合
  • 建立尺度变化与分解层数的数学关系
  • 构建特征点数量的动态调整机制
  • 实现多尺度地形分析的精度提升

未来展望

算法优化

根据不同地形信息特点,自动且快速地确定小波分解函数,进一步提升算法的自适应能力

格式扩展

针对DEM数据的多种格式(矢量、TIN)特性,选择合适的参数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