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数字化转型与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
2025年5月8-11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5期刊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都理工大学主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学术期刊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承办。
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近300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期刊年会。
10日上午,开幕式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开幕式由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花海燕教授主持。
成都理工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清利教授对莅临会议的领导、专家及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从学校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成绩,同时强调自然资源保护与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以及学术期刊所担的使命。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封志明研究员致辞,强调本次年会主题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与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表达自然资源治理改革是应运之举,需要广大作者、编者共同做出努力,期刊年会作为学会重要品牌会议,为作者与编者打造沟通桥梁。
主旨报告环节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建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蒋卫国教授担任主持。共有五个主旨报告,分别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文旅融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资源以及SCI的本质与应用展开。
彭建教授
蒋卫国教授
陈绍志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报告先介绍了产权的概念内涵、产权主体以及权能解构,提出了产权现存的四个问题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文件中对产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生态产品分类与目录编制以及自然资源产权与生态产品类型等。通过重庆地票制度和福建三明林票制度阐述了资源使用权益交易,通过江西搭建"湿地银行"、四川宁夏区域水权交易等实践案例阐述资源配额指标交易,环境使用权益交易主要讲述了福建三明林业碳票制度等,通过浙江丽水云和县出让附带生态增值土地案例来分析生态文化服务产品。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陆林 教授 |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报告通过文旅融合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发展模式、作用机制、效果评估、影响效应等几方面介绍了文旅融合的研究进展,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战略机遇,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价值引领,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旅深度融合的重点研究领域。
彭建 教授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报告从生态修复理念和前沿科学问题两方面展开。首先从国际发展和中国历程讲述了生态修复理念,并转变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修复前的参照系统、规模阈值,修复中的要素耦合、空间联通、权衡效率、动态适应、尺度级联,修复后的成效评估、贡献厘定、文化韧性十个关键词详细阐述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十大科学问题。
刘晔 教授 |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报告提出了老年健康问题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健康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议题,而决定老年人口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城市绿色空间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刘晔教授对绿色空间可及性的评价方法做了具体阐述,并分析了城市绿色空间对老年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提出了增进老年健康的绿色空间优化策略。
宁笔 总监 | 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报告详细阐述了 SCI 的内涵概念,以及对 SCI 本质的再认识。通过以"sustainable land use"为案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 SCI 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如何利用 SCI 跟踪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利用 SCI 和 JCR 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此次期刊年会开设8个专题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自然资源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
新时期青年学者的责任与使命
与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战略
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湿地资源评估、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研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效应与调适
人工智能驱动的国土空间治理
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另外,会议期间来自全国的三十余家学术期刊的编辑们还就新时期办刊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期刊年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自然资源领域发展的学术活力。与会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与实践应用的广泛推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文期刊增砖添瓦。学在成都,乐在蜀中,期待学者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勇攀科研高峰,以创造性思维回应时代命题。
— 封志明 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
来自以下机构的300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期刊年会: